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3章、谁赞成? (第4/5页)
朱厚熜也在看着他们三人,过来先问了一个好、对上号,态度称得上随和、亲切。 杨廷和对朱厚熜的印象更加立体起来,联想到昨天的事和谢笺中的言辞,只觉得这位嗣君心机深沉。 朱厚熜坐下来之后,也看向了眼中满布血丝、神情疲惫的老臣。 看来昨晚都没睡好啊。 “阁老们辛苦了。”朱厚熜开了口,“本以为今天会是百官劝谏的场面,阁老们既然先单独到了,这里的人都知道情况。太后和阁老们的决定直接说吧,也不好让大臣们一直在外面等着。” 杨廷和、蒋冕、毛纪三人初步领教了他的说话风格,蒋冕之外,另外两人不由得皱了皱眉头。 杨廷和集中了注意力,上前一步行礼说道:“殿下,礼部昨日所呈禀之仪注合乎仪制,臣恳请殿下依礼入宫,再受百官劝进。” 朱厚熜沉默了。 行殿狭小,站不了那么多人。等会正式与百官见面,有资格进来的并不多。 所以现在面前这些人数,倒像是日后最常见的情景:诸多大事,其实只是与几个重臣一起商量。 朱元璋所制定的大朝会、朔望朝会、每日常朝制度,到如今实际已经荒废:除了朱元璋自己,后来的皇帝都没有扛得住这种高强度又低效率的形式。 实际上朱元璋自己也扛不住,废了宰相后设了翰林学士作为“秘书班子”,随后才一步步演化成如今的内阁。 到了宣宗时,开设内书堂教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