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侧记_读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读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 (第3/3页)

认「其实母亲也在受伤」这件事,但偶尔没那麽恨了,「除了自己以外,她也受伤了」这个认知就会一再浮现。这也造成一件事:

    「我们常常问,明明知道这是一段有毒的关系,为什麽不离开?」

    因为还有Ai,或者是恨,即便长大rEn,亲子关系依旧是斩不断的课题。

    「……当她停止大吼、停止用戏剧化的技巧去铺陈他的痛苦,我反而看到她最真实的一面:她很寂寞,她希望我们多重视、多亲近她一些。」——〈高材生的独白〉

    但这样的重视与亲近,只是一再地重复伤害,於是,在这篇的末尾,叙事者终於意识到,「未来或许有天能跟母亲和解,但不会是现在。」

    晓乐将在此挣扎的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。

    而写出这部书的她,曾於受访时再三强调:「家长和孩子不是对立的,我不希望有孩子看了我的书後,回去骂自己的母亲。」

    所以,《你孩》少了严厉的批判,多了一层温柔包裹,在冷静的笔锋之下,不仅写孩子的伤,更写家长的伤,如果细究,还能看见她不断自问自答:「天下有不是的父母吗?是的。」、「父母天生就会Ai自己的小孩吗?不是。」、「不Ai小孩的父母,和Ai小孩的父母,哪一种对小孩b较好?」

    最後一个问题,她在十年後的某场演讲,谈及林文心的短篇集《满花》中回答了:「母Ai不是天X,只要父母有好好照顾孩子,不Ai小孩没什麽不可以——因为太多父母Ai着小孩,却让小孩更加痛苦。」

    回到最初,晓乐抛出的亲子命题,社会将教育这件事捆绑得太紧,或许那年,二十六岁的她,想说的从头到尾仅有这句:

    「在怪兽家长的背後,不过是站着一个胆怯的、害怕犯错的人啊。」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